今天是:
学校首页| 加入收藏  
 课程首页 | 课程概况 | 课程内容授课教案 | 练习作业 | 教学课件 | 参考资料 | 实践教学 | 教学改革 | 教学效果 | 经典文献 
原理考核大纲2018.3修订-... 10-27
第七章学生练习题 10-24
第六章学生练习题 10-24
第五章复习题 10-24
第四章学生练习题试题 10-24
请输入要搜索信息的内容!
 
练习作业
第一章学生练习题
2018-10-24 09:11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第一章学生练习题

 

一、单项选择题:

1.哲学是 (    )

A.关于自然界和社会一般发展的科学     B.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C.理论化系统化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D.革命性和科学性相统一的世界观

2.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在世界统一性问题上的根本分歧是  (    )

A.肯定世界的统一性还是否认世界的统一性   B.认为世界统一于运动还是统一于静止

C.认为世界统一于主体还是统一于客体       D.认为世界统一于物质还是统一于精神

3.“动中有静、静中有动”,说的是(   

A. 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       B. 物质和运动的统一

C. 形而上学和诡辩论的统一         D. 唯物论和辩证法的统一

4.哲学上两大对立的基本派别是(   

A.辩证法和形而上学                B.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 

C.可知论和不可知论                D.一元论和二元论

5.唯物主义世界观的基石是(    )

A.物质范畴      B. 实践范畴          C.运动范畴          D.意识范畴

6.哲学上的两种对立的发展观指的是(   

A.唯理论和经验论                 B.唯物论和唯心论     

C.辩证法和形而上学               D.世界观和方法论  

7.爱因斯坦说:“哲学可以被认为是全部科学之母”,这说明(    )

A.哲学是“科学之科学”                           B.哲学对自然科学的研究有指导意义

C.哲学是自然科学的基础                            D.哲学是自然科学的概括

8.一切物质在本质上都具有类似感觉的反映特性是(    )

A.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                                B.庸俗唯物主义的观点

C.主观唯心主义的观点                                D.客观唯心主义的观点

9.矛盾具有两个基本属性,其中一个是同一性,另一个是(  )

A.普遍性       B.特殊性       C.斗争性              D.客观性

10.“居安思危”这名话体现的哲学道理是(  )

A.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       B.矛盾既具有普遍性又具有特殊性

C.内因和外因相结合推动事物发展           D.事物发展是量变和质变的统一

 

11.马克思主义辩证法和黑格尔黑格尔的辩证法的根本区别在于(  )

A.论前者承认可知论,后者否认可知论   B.前者承认一元,后者承认二元论

C.前者承认唯物论,后者承认唯心论     D.前者承认事物内部的矛盾,后者否认事物内部的矛盾

12.事物发展的动力是(  )

A.矛盾同一性和斗争性单独性起作用  B.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同时起作用  C.矛盾的同一性                       D.矛盾的斗争性

13.总的量变过程中的阶段性部分质变是指(  )

A.事物的全局未变,局部发生了变化   B.事物的质变过程中有量的扩张  C.事物性质的根本变化      D.事物的本质未变,但非本质属性发生了变化

14.否认事物的发展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会导致两种错误,一种是直线论,另一种是(   

A.激变论     B.循环论     C.庸俗进化论         D.庸俗唯物论

15.在唯物辩证法的科学体系中,揭示事物发展的趋势和道路的规律是(     

A.对立统一规律 B.质量互变规律

C.否定之否定规律      D.内容与形式相互作用规律

16.“在对现存事物的肯定的理解中同时包含着对现存事物的否定的理解,即对现存事物必然灭亡的理解。”这是一种(      )

A.唯物辩证法的观点                 B.相对主义诡辩论的观点

C.激变论的观点                     D.庸俗进化论的观点

17.在唯物辩证法的方法论体系中,居于核心的地位的认识方法是(     

A.联系的方法      B. 发展的方法       C. 实事求是的方法     D. 矛盾分析法

18.规律的根本特点是:(     

A.可知性           B. 客观性           C. 偶然性             D. 随机性

19.自然规律和社会规律之间的区别主要表现在(     

 A. 社会规律的历史性                 B. 自然规律的不可重复性

 C. 社会规律的间断性                 D. 自然规律的盲目性

20.我国战国时代哲学家荀子说:“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荀子的这段话说明了(   

 A.社会规律的客观性                  B.规律的平等性 

 C.规律是可以认识的                  D.规律的能动作用

21.唯心主义者否认规律的客观性。德国哲学家康德就提出“人的理性为自然立法”的观点。这是根本错误的,原因在于(     

A.人的理性是有局限性              B.人的理性受到情感的作用

C.否认规律的客观性                D.人的情感也为自然立法

22.马克思说:人在“劳动过程结束时得到的结果,在这个过程开始时就已经在劳动者的表象中存在着,即已经观念地存在着”。人的活动的整个过程,就是围绕着“观念地存在着”的目标和蓝图而进行的。这说明了(     

A.人比动物具有更好的记忆力        B.观念的作用是不能够忽略的  

C.意识具有能动作用                D.人的劳动过程的特殊性

23.有人说由于社会是由人构成的,而人的活动是受到他们各自的目的、理想和愿望等因素支配的,因此不存在社会规律。这种说法违背了(     

A.社会规律的可知性                B.社会规律的属人性 

C.社会规律的客观性                D.社会规律的差异性

24.“一千个人就有一千个不同的哈姆雷特”,这说明了(     

A.哈姆雷特会在不同人的头脑中显现不同形状        B.人的个体差异性 

C.人的意识的个体差异性                          D.人的意识的能动性

【单选题答案】

1.C  2.D  3.A  4.B  5.A  6.B  7.B  8.A  9.C   10. A  11. C  12. B  13.  A  14. B  15. C  16.A  17.D  18.B  19.A  20.A  21.C  22.C  23.C  24.D

二、多项选择题

1.哲学和一般人的世界观的区别是(  

A.前者是自觉建立的,后者是自发形成的  B.前者能指导实践,后者对实践不起作用

C.前者是系统的理论体系,后者是零碎的观点  D.前者有阶级性,后者无阶级性

2.“克隆”、“转基因”等生命科学的重大突破,表明(    )

A.意识可以创造物质                      B.为“世界统一于物质”提供了自然科学依据

C.意识的能动性可以突破物质世界的规定      D.有力批判了“上帝造物”的观点

3.社会生活的实践性主要表现为(   

A.实践是社会关系形成的基础            B.实践形成了社会生活的基本领域

C.实践构成了社会发展的动力            D.实践决定了社会发展的基本进程

4.事物之间的联系具有如下特点(     )

A.客观性        B.普遍性         C.多样性       D.条件性

5.矛盾同一性在事物发展中的作用表现在( 

A.保持事物相对稳定,为事物的存在和发展提供必要前提

B.矛盾双方互相吸取有利于自身的因素而得到发展

C.规定事物向对立面转化的基本趋势

D.突破事物存在的限度,实现事物的质变

6.新事物是 ( 

A.在时间上最新出现的事物                B.符合历史发展趋势的事物   

C.具有强大生命力和远大发展前途的事物    D.为大多数人所拥护的事物

7.意识被称为“地球上最美丽的花朵”,突出表现在意识具有能动性,其能动性作用主要表现在(  

  A.意识的创造性                        B.意识的目的性

  C.意识还能够指导人们的实践活动        D.意识能够调节人们的生理活动

8.“巧妇难为无米之炊”说明了(  

A.人们主观能动性作用的发挥需要一定的物质条件   B.意识能动性作用的客观制约

C.人的意识的创造性                             D.人类活动的受动性

9.下列属于矛盾分析方法的有:(    

A. 两点论”与“重点论”相结合的方法          B.批判与继承相统一的方法等

C.“尚和去同”                                 C.“兼听则明,偏信则暗”

10.社会的物质性主要表现在(   

A.人类社会依赖于自然界,是整个物质世界的组成部分

B.人们谋取物质生活资料的实践活动虽然有意识作指导,但仍然是以物质力量改造物质力量的活动,仍然是物质性的活动。

C.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

D.社会生产关系本质上是物质关系

11.辩证否定观的基本内容是(    

A.否定是事物的自我否定,是事物内部矛盾运动的结果

B.否定是事物发展的环节

C否定是新旧事物联系的环节

D.辩证否定的实质是“扬弃”,即新事物对旧事物既批判又继承,既克服其消极因素又保留其积极因素。

【多选题答案】 1.AC  2.BD  3.ABC  4. ABCD  5. ABC  6.BC  7.ABCD  8.AB  9.ABCD  10. ABCD  11. ABCD

三、辨析题

1、唯心主义否认思维和存在的同一性。

 [答案要点]

 这是错误的观点。思维和存在的同一性作为哲学基本问题的第二方面是划分可知论和不可知论的标准,不是划分唯物论和唯心论的标准。

坚持思维和存在的同一性,即坚持世界的可知性,是唯物主义和某些唯心主义者都承认的观点。

2、世界统一于存在。

 [答案要点]

这一观点是不对的。世界的统一性问题,讲的是世界上的万事万物有没有统一性,即有没有共同的本质或本原。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世界的本原是物质,不仅自然界是物质的,人类社会也具有物质性,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

“世界统一于存在”是一个错误的折中主义的命题,之所以是错误的,是因为“存在”是什么,在这里不明确的;如果存在是精神,世界统一于存在是统一于精神,这是唯心主义的命题;反过来,如果存在是物质,世界统一于存在就是统一于物质,这是唯物主义的命

3、脱离物质的运动和脱离运动的物质都是不可想象的,因此,运动就是物质,物质就等同于运动。

 [答案要点]

这一观点是不对的。脱离物质的运动和脱离运动的物质都是不可想象的,这个论断表明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物质是运动的承担者,反映了物质和运动的联系。但是把物质和运动等同起来则是不正确的。

物质和运动是有区别的。物质是标明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而运动则是表明这种客观实在的存在方式的范畴。物质是运动的承担者,而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二者是有区别的。

4、唯物主义都承认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

 [答案要点]

  这一观点是不对的。唯物主义都承认物质决定意识,物质是世界的本原。 马克思主义以前的旧唯物主义则是“半截子”唯物主义:它们在自然观上是唯物主义,一到社会历史领域,就陷入了唯心主义,认为是社会意识决定社会存在。

只有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揭示了人类实践的客观实在性,认为物质资料生产方式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正确指出了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即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

5、“全部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

  [答案要点]

这一观点是正确的。从实践出发去理解社会生活的本质,是马克思主义世界观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马克思主义看来,全部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首先,构成社会的人是从事实践活动的人,推动社会运动的力量是千百万人的社会实践活动;其次,社会生活的全部内容就是不断进行的社会实践;再次,实践既是人的自觉能动性的表现,也是人的自觉能动性的根源,是人的生命表现和本质特性。因此,“全部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

关闭窗口
 
 
 
地址:楚雄师范学院花果山校区 邮政编码:675000 Copyright©2014 楚雄师范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 All rights reserved.

设计、制作及技术支持:美术与艺术设计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