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学校首页| 加入收藏  
 课程首页 | 课程负责人情况 | 主讲教师 | 教学队伍 | 课程描述 | 教学条件 | 教学方法与手段 | 教学资源 | 教学效果 | 特色与政策 
教学改革与研究 11-16
整体结构 11-16
请输入要搜索信息的内容!
 
教学队伍
教学改革与研究
2018-11-16 13:48 赵淑娟 

一、理论课教学内容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的中心任务是帮助学生系统地掌握中国近代以来中国人民抵御外来侵略、争取民族独立、推翻反动统治、实现人民解放的历史,帮助学生了解国史、国情,深刻领会历史和人民是怎样选择了马克思主义、选择了中国共产党,选择了社会主义道路、选择了改革开放,从而增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自觉性。

1.建设目标:
     第一,使大学生全面、系统掌握1840年以来至2018年中国社会和革命与建设发展的历史进程及其内在的规律,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进一步坚定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
     第二,将《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建设成为对当代大学生真心喜爱和终生受益的课程,提高他们运用科学的历史观和方法论,分析和评价历史问题、辨别历史是非和社会发展方向的能力。
     第三,将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建设成为云南省精品课。

2.课程教学内容及对应学时:

导 言

上 编 从鸦片战争到五四运动前夜(1840-1919)
综 述 风云变幻的八十年(1学时)
第一章 反对外国侵略的斗争(3学时)
第二章 对国家出路的早期探索(3学时)
第三章 辛亥革命与君主专制制度的终结(3学时)

中 编 从五四运动到新中国成立(1919-1949)
综 述 翻天覆地的三十年(1学时)
第四章 开天辟地的大事变(3学时)
第五章 中国革命的新道路(3学时)
第六章 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3学时)
第七章 为新中国而奋斗(3学时)

下 编 从新中国成立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1949-)
综 述 辉煌的历史进程(1学时)
第八章 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中国的确立(3学时)
第九章 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前进(3学时)
第十章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开创与接续发展(3学时)
第十一章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3学时)

3.课程的重点、难点及解决办法 :

(1)课程重点:
如何评价资本—帝国主义对于中国的侵略?
如何认识中国的社会性质?
如何评价太平天国在中国近现代史上的地位与作用?
如何评价洋务运动?
如何从戊戌维新运动正确认识救亡和启蒙的关系?
如何评价义和团运动?
如何评价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
如何认识五四运动的历史地位与中国人民的历史选择?
为什么说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是开天辟地的大事变”?
怎样认识近代中国革命由旧民主主义革命转变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历史必然性?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性质和主要特征是什么?
怎样评价孙中山?
怎样认识第一次国共合作与国民革命?
如何认识毛泽东与中国革命新道路的开创?
如何理解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战争中的中流砥柱作用?
如何认识抗日战争胜利后民主党派的兴起和“第三道路”的幻灭?
如何理解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是历史形成的?
怎样认识全国解放战争时期的中间路线?
为什么资本主义的建国方案在中国行不通?
国民党在大陆失去执政地位并迅速崩溃的原因是什么?
为什么说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开辟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
如何理解新民主主义社会是一个过渡性质的社会?
为什么说完成社会主义改造是中国历史上的最伟大的最深刻的社会变革?
中国共产党人在1956年至1957年的早期探索中对社会主义建设有哪些理论建树?
为什么说毛泽东是探索中国社会主义建道路的开创者?怎样正确评价毛泽东的历史地位?
如何认识中国共产党在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过程中出现的失误?
如何理解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是中国社会主义建设伟大的历史转折?
怎样认识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取得的历史性成就和基本经验?

(2)课程难点:
如何理解帝国主义对中国的侵略?兼评“侵华有功论”和“告别革命”论。
辛亥时期的志士仁人为什么选择了革命?
中国知识分子选择马克思主义作为思想武器的深层原因是什么?
为什么说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是近代中国政治经济发展的必然产物?
如何认识毛泽东与中国革命新道路的开辟?
如何认识抗日战争中的敌后战场和正面战场?
为什么资本主义的建国方案在中国行不通?
怎样理解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的确立是历史和人民的选择?
怎样正确评价毛泽东在探索中国社会主义建道路中的地位与作用?
怎样评价改革开放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开创中的地位与作用?

(3)解决方法:
第一,在课堂教学中注重理论联系实际,把课堂教学与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结合起来,帮助大学生在重大政治问题上明辨是非。
第二,为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组织学生课堂讨论,加强学生对教学的参与性。
第三,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特别是通过影视片教学,使学生对中国共产党的创新理论有深刻的理解。
第四,积极利用本土红色资源以及经济发展教育资源,组织学生参观和社会调查,以了解中国革命历史和我国改革开放的伟大成就,让同学们更加坚定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
第五,在教学中处理好理论和历史事实之间的关系,力求理论和历史事实的统一。

二、实践课教学内容

1.课程设计的思想、效果以及课程目标: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的实践教学以学生本身成长为出发点来设计的,主要利用寒暑假,进行社会调查和研究。课程组每年都会结合思想政治理论课的社会实践的主题和要求,结合《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的特点,联系社会的热点问题,布置相关选题,组织学生开展社会调查等实践活动。目的是通过实践活动,帮助学生更深刻地、生动地做到“两个了解”,进而理解“四个选择”的必然性和正确性。通过自主调查和访谈活动,使学生进一步了解和体会我们的国史、国情,做到理论与实际相结合,提高学生思想政治素质,提高观察分析社会现象和实际问题的能力,促进学生知识、能力、素质的全面发展。

2.课程内容:

分六个模块,每个学习小组选择任意一个模块中的一个参考选题做。
(1)中国人民的反侵略斗争
教学目的: 让学生通过对近代中国人民反侵略斗争历史的了解,理解中国人民的反侵略斗争是正义的,中国人民的反侵略斗争屡遭失败的原因,一是社会制度腐败,二是经济技术落后,但根本上是帝国主义的侵略掠夺造成的。帮助学生认清“侵华有功论”、“告别革命”的错误言论。
参考选题:
①评“中国要康乐富强,先得被殖民150年”;
②评义和团运动 “貌似爱国,实属误国、祸国”的观点。

(2)对中国国家出路的探索
教学目的:如何正确评价“革命和改良”和“革命与现代化”问题,是中国近代史研究中值得注意和重视的问题。通过相关内容的学习研究,使学生认识到改良之路在近代中国行不通,革命作为近代中国社会变革的最终抉择具有历史的必然。帮助学生学会自觉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对中国近代史上的各种救国方案,给予实事求是的评价,认清“革命和改良”、“革命与现代化”的关系。
参考选题:
①洋务运动为什么没有改变中国的命运;
②为什么戊戌变法失败而明治维新却能成功;
③孙中山的《建国方案》评析;
④辛亥时期志士仁人选择革命道路的原因;
⑤参观“云南省中共一大会址”;
⑥中国共产党内的“左”倾错误与李明瑞之死;
⑦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广东革命根据地发展的历史;
⑧结合广州起义探讨“城市中心论”为何在中国行不通?

(3)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
教学目的:通过此内容的学习研究,使学生进一步了解中华民族万众一心抗击日本帝国主义的悲壮历史,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培育大学生的民族精神。使大学生能历史地客观地评价国民党在抗战中发挥的作用,深刻认识到中国共产党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和巩固所做的努力,以及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对抗战胜利的意义。
参考选题:
①组织对老红军、离休老干部的访谈活动;
②参观“滇西抗日战争纪念馆”;
③抗日战争中的云南抗日救亡运动研究;
④参观“玉溪聂耳纪念馆”,了解《义勇军进行曲》的创作背景及深远影响;
⑤参观“国立西南联大纪念馆”;
⑥如何评价国民党在抗战中发挥的作用;
⑦查阅资料研究日军在云南保山的暴行;

(4)中国人民的“四个选择”
教学目的:如何理解“四个选择”是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教学的核心问题。通过相关内容的学习研究,使学生深刻领会历史和人民是怎样选择了马克思主义,选择了中国共产党,选择了社会主义道路、选择了改革开放。
参考选题:
①组织调查小组深入档案馆、图书馆查阅资料,研究早期共产党人在云南的活动;
②五四时期中国知识分子思想的转变;
③十月革命与中国先进知识分子的选择;
④中国先进知识分子为何对马克思主义产生兴趣;
⑤抗战胜利后中国人民为何抛弃国民党而选择共产党;
⑥第三条道路为何破产;
⑦中国选择社会主义道路的历史必然性;
⑧参观“摩尔农庄”或“楚雄卷烟厂”;

(5)新中国成立以来的伟大成就;
教学目的:通过相关内容的研究学习,使学生了解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社会发生的巨大变化,客观评价毛泽东对中国社会主义建设艰难探索,理解我国国际地位的不断提升是与我们坚持走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分不开的。
参考选题:
①毛泽东的强国思想与艰难探索;
②了解我的家乡从建国至今发生的重大变化;
③从“我们三代人”的变化看新中国的建设成就;

(6)结合专业学习《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教学目的:通过指导学生结合专业特点,开展《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的实践性学习和研究性学习,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纲要》课教学实效性。
参考选题:(学生自己设计题目)
①如美艺学院的学生可以创作一幅爱国主义主题的画作;
②如音乐学院的学生可以组织唱爱国歌曲;
③如人文学院的学生可以以爱国主义为主题,进行文学创作;
④如教育学院的学生可以制作一个爱国主义的手抄报;
⑤如政管学院的学生可以进行一次爱国主义的演讲等。

3.课程组织形式与教师指导方法:

组织形式:学生以个人或小分队的形式,利用小学期或暑期完成社会实践,原则上要求两周以上。
指导方法:通过举办讲座、集中宣讲、亲自带队等方式,就队伍筹建、项目(选题)设计、实践准备、实践过程、实践总结、实践报告等进行全方位、全过程的指导和帮助。

4.考核内容与方法:

(1)实践性教学和研究性教学纳入课程考核,每个学生必须参加。
(2)实施过程考核与结果考核相结合,以结果考核为主的方式。过程考核主要以学生参与程度、实际表现为依据,结果考核主要以学生的学习成果材料为依据。学生成绩按“优”、“良”、“中”、“及格”与“不及格”五个等级评分,亦可按百分制评分。(评价指标有六项:实践态度,过程记叙,数据材料,分析总结,主题思想,教学目的。)
(3)学生的学习成果材料是指学生的社会考察报告、调研报告、论文、参观访问的心得体会等,要求不少于3000字,并遵循以下具体要求来完成:①题目规范;②形式符合要求;③写作态度端正,书写规范; ④结构合理,层次清楚,重点突出,详略得当;⑤能用所学理论分析实践中的问题并进行总结和思考;⑥观点正确、鲜明,论据充分、论证有力,引用正确、逻辑性强;⑦引用资料有出处。

5.创新与特点:

经过近几年的探索和实践,我校的思想政治理论课社会实践教学在坚持践行“合作性学习”理念的基础上,已经设计构建了独具特色的“三大模块”:“专题研讨”、“主题活动”和“社会调查”,在实践教学的过程设计、功能设计、内容设计、制度保障等方面初步形成了一套比较完善的体系,为我校政治理论课的实践教学的顺利开展提供了可靠的保障机制和长效机制,并且取得了显著成果,广大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很高,收获较大,也得到了省内同行和调查对象的认可和好评,产生了积极的社会影响。


关闭窗口
 
 
 
地址:楚雄师范学院花果山校区 邮政编码:675000 Copyright©2014 楚雄师范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 All rights reserved.

设计、制作及技术支持:美术与艺术设计学院